中國近代美學思想史全文TXT下載,龔自珍康有為之文,精彩無彈窗下載

時間:2018-08-16 09:04 /衍生同人 / 編輯:齊然
《中國近代美學思想史》是作者盧善慶寫的一本淡定、軍事、歷史軍事小説,人物真實生動,情節描寫細膩,快來閲讀吧。《中國近代美學思想史》精彩章節節選:直接敍述” ,接近於“直言”的話;那麼比、興能“達難達之隱,則屬於”非直言“了。此吼的王國維在論述詩的...

中國近代美學思想史

推薦指數:10分

小説篇幅:短篇

更新時間:03-17 11:12:08

《中國近代美學思想史》在線閲讀

《中國近代美學思想史》第36部分

直接敍述”

,接近於“直言”的話;那麼比、興能“達難達之隱,則屬於”非直言“了。此的王國維在論述詩的形象直觀的問題時,指出,詩歌包括小説、戲劇與”呈於吾人之耳目“的建築、雕刻、繪畫相比較,要借”觀念之助,以喚起吾人之直觀“;必須“多用比興”

2,才能使藝術形象有直觀、可的價值。王國維贊同朱熹在清邃閣論詩中評論宋詩的論點,“一直説將去”的詩,一可作百首3。

因此,“多用比興”

,避免“直説”

,可以更好地發揮藝術的

不過,陳衍也好,王國維也好,只是在詩要形象思維的質、源、構成和表現手法等問題上行了論述,並沒有直接使用“形象思維”的觀念,然而,有人卻斷言,“中國古1詩序。

2叔本華之哲學及其育學説,靜安文集,海寧王靜安先生遺書,商務印書館1940年版,第14冊。

3人間詞話刪稿。二六,人間詞話,人民文學出版社1960年版,第235頁。

373

中國近代美學思想史753

典文論從孔丘到王國維沒有談到形象思維“

,似乎**有關形象思維的論述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沒有中國文論的堅實土壤。而且斷言,“被視為藝術的規律、定義、基本特徵的形象思維,在馬列文論、西方文論、中國古典文論中找不出理論據。”1這裏,並不想在概念上作爭論,也不想按照上引的三大類“文論”來澄清,只是提示一下,陳衍、王國維有關形象思維的特質、源、構成和表現手法等論述,既是客觀存在,要想搬石頭那樣易搬掉,談何容易第二節反印象式批評的可貴嘗試

從美學批評的角度,中國傳統詩學大致可歸納為一印象式批評,二有系、重解析的新式批評,三其他批評方法。

生活在中國近代的陳衍,多少受過一點科學訓練,接受了西方自然科學和邏輯思維方式。他的石遺室詩話雖還不能説真正建立了有系、重解析的新式批評的範例,但他的反印象式批評,確實作了可貴的嘗試,值得給予肯定。

中國詩學的印象式批評,印象的對象,大多采取摘句式的,較少顧及全篇:對印象的表達,可分為兩個層次:初步印象和繼起印象。

“佳”

、“妙”

、“工”

、“警絕”

、“今於古”

、“本

、“三昧”等,為表達初步印象用語,是直覺式的價值1劉遠:搬掉“形象思維”這塊神秘的大石頭,社會科學評論1985年第11期。

374

853中國近代美學思想史

判斷。繼起印象用語,有抽象和桔梯兩種。

“飄逸”

、“凝重”

等屬者,“金擘海”

、“象渡河”等屬於者。詩學以為作品貴在言外之意,可是,對言外之意,卻極少論,而要讀者去味1。

對於這種印象式批評的極端現象,持有兩方面的異議:一方面,不是“不可解”,而是黎堑解釋明

陳衍批評鍾惺、譚元的詩學,“往往有説不得,不可解等評語,內實模糊影響,外則以艱之固陋也”2。接着,他對鍾、譚所評點的“説不得”

、“不可解”之處,作了逐條解説。

比如,張九齡湖望廬山瀑布泉雲:“天清風雨聞”。

譚評為:“瀑布詩此是絕唱矣,此一想,則有可知不可言之妙。”對此陳衍問,“夫天清本不應有風雨,而聞風雨自是瀑布,有何不可言之妙”3

比如,王維酬張少府雲:“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鍾評為“透語説不出。”對此陳衍問:“夫問窮通而付諸入浦漁歌,且益以字,則理不知,黜涉不聞,入山必,入林必密之理,並不識所謂窮通也,有何説不出”4

比如,杜甫遊雲:“江山如有待,花柳更無私”。鍾1黃維梁:中國詩學縱橫論,台灣洪範書店1977年版,第1頁。

2石遺室詩話卷二十三,第13頁。

3叔本華之哲學及其育學説,靜安文集,海寧王靜安先生遺書,商務印書館1940年版,第14冊。

4人間詞話刪稿。二六,人間詞話,人民文學出版社1960年版,第235頁。

375

中國近代美學思想史953

評為:“無私二字解不得,有至理。”杜甫江亭雲:“寄寄瘁將晚,欣欣物自私。”鍾評為:“自私無私,各得其妙,傳不出。”陳衍解為:“均此物,而忽言無私,忽言自私,宜伯敬按即鍾惺引者注之解不得傳不出也。不思江山何待,即待此花柳等物為之點綴,此經過秋冬,搖落閉蟄,黯然無,一旦來,燦漫者行將至矣,故言待也。

“萬木無聲待雨來”之待,亦此意。花柳得氣而生、各效其紫青,以狀點江山,雖閉而不發,花柳不能自主也,使卷而藏之,花柳亦不願也,供人把,供人攀折,真可謂無私矣。然凡物之各盡其能事,而不遺餘者,皆自由私來者。桃之或,李之,杏之,柳之葉,各有獨到之處。花柳無知則己,使其有知,必喜自負,汲汲然上承雨,下汲土膏泉脈,以增高而繼,故逢傾陽。

皆有欣欣向榮之意,由是能自立者,各有以自見。人之尋花問柳,於花柳實有榮焉,在花柳只知自私,在人則但見其無私,不自私無以為無私也。“1

陳衍在這一大段中,對鍾、譚的印象式批評的批評之例有六、七則,以上只引了三、四則。這種鍾、譚之“不可解”為“可解”,確實向有系,重解析的新式批評靠近了一大步。

但就其“可解”的解釋,還有不盡人意的牽強之處。

就拿上舉的第三則來説吧,自然山風物“自私”、“無私”

,本是一個擬人化的説法,有一定的美學意味。中國古代傳統的山景物觀不象西方那樣物我對立,而是物我圓融,“風景1石遺室詩話卷二十三,第13頁。

376

063中國近代美學思想史

詩人知賞“

1,是審美價值的發現和肯定。正由於這種物我圓融的審美關係,自然山風物作為人我的審美對象有“無私”的共通2。而所謂“自私”,是因為風物隨時間、季節的更選,不願喪失其美的本和特

陳衍反印象式批評,由宋大樽茗詩話中關於所謂“佇興”一説的虛妄,追於王士禎“模糊惝怳欺人之談”對宋著的影響,他舉孟浩然的詩來説明。孟浩然的名句:“微雲淡何漢,蔬雨滴梧桐”,是千百年來為人傳頌的所謂佇興而得的傑作。陳衍卻有自己的看法,説:何漢有云,梧桐有雨,至為常事,心人所不留意。

襟高雅者遇之,則古人所謂雲蔽月,梧桐滴者,兩相湊泊,不覺以“淡”字、“疏”字寫之,而成佳語,所以適工於俄頃,而此不能工;其俄頃不能必工者,則皆心領會,與下字未當耳,又何至莫知其所以然耶3孟浩然是否“襟高雅”

,這是另一回事。這裏據主觀心理狀客觀自然景象兩個條件以及用心的县溪,來説明驟得佳句的客觀原因,不能一味誇大靈的作用,是比較全面而且符實際情況的。無論如何這要比空談“佇興”,“靈

等踏實得多。

陳衍黎堑對詩歌創作行科學解釋的精神,圖與印象式批評劃清界限。他還認為:1參見錢鍾書:管錐篇,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13471352頁。

2參見拙作:有山共須故人看,中國市容報i985年8月15

3石遺室詩話卷三,第4頁。

377

中國近代美學思想史163

嚴滄雲:“少陵詩法如孫、吳,太詩法如李廣”,殊為得之。孫、吳有實在工夫,李廣則全靠天分,不可恃也。漁洋與滄,不取此二語,而取“羚羊掛角”之説,蓋未嘗學杜故也。表聖之“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已在可解不可解之間,“羚羊掛角”是底言乎至如禪家所云“兩頭明,中間暗”

,及詩家之“鴛鴦繡出從君看,不把金針度與人”,竟是小兒得餅,且將作謎語索隱書而已乎漁洋更有“華嚴樓閣,彈指即現”之喻,直是夢魔,不止大言不慚也1面對鍾、譚的“説不得”

“不可解”的批評,是對印象式批評的初步印象的詮釋。這種印象式批評,被陳衍統稱為“作謎語索隱書”。

“羚羊掛角”指什麼呢

“華嚴樓閣,彈指即現”

,又指什麼呢

正是在這一點上,他住王士禎的神韻説不放,並且旁及於神韻説的先驅者,如司空圖、姜夔、嚴羽之輩,對他們都有抨擊的話2。

鍾嶸似乎與神韻説關係不大,倒不完全因為王士禎論詩絕句中有一首詩“五字清晨登隴首,羌無故實使人思。定使妙不關文字,已是千秋右袱辭”而稱讚他,而是因為“妙不關文字”的印象式批評,同出一轍,也受到陳衍的批評。

陳衍為了要駁倒鍾嶸所例舉的幾句古詩“清晨登隴首”、“高台多悲風”

、“明月照積雪”竟不惜使出的一般不肯使用

1石遺室詩話卷十,第2頁。

2參看石遺室詩話卷十,第12頁。

“宛陵此四句”及“石譬喻盡不盡處”兩則。

378

263中國近代美學思想史

的強詞奪理的手段1,這頗使我們稽。

但他勇於與詩學上印象式批評爭一高下的精神,無論如何也值得肯定。

另一方面,不是隻摘句,黎堑顧及全篇。

以上説過,“中國傳統的詩話詞話,論述作家作品時,往往籠統概括,好用比喻,評語簡約、用的可説是印象式批評的手法”2,這種“印象式批評家雅好摘錄詩詞中的佳句,有時附帶精簡批語,有時摘而不評,只把佳句羅列出來,甚或編成句圖。他們選取的句子,十九為對偶句,其中又以描摹自然景物居多。對偶句雖然只是兩個句子,不過既是作家用心經營的結果,本意義完整,又有對比可以孤立起來欣賞。

石遺室詩話當然不是絕對排斥摘句鑑賞3,但它卻提出瞭如何正確理解一首詩的問題。過去的印象式批評很少加以注意。陳衍指出:工詩難,言詩不易。在孔門,惟賜與商與可言詩,而文學之子游不與焉。子貢穎悟,故淇奧之切磋琢磨,自知取譬;“始可”雲者,引重之辭,若謂不如是不足以詩。

子夏篤謹,倩盼素絢,直苦思不解而問之,譬以繪事而始喻;“始可”雲者,僅可之辭,若謂今而乃可與言詩矣。子貢聞一知二,故曰“告諸往而知來者”。

1石遺室詩話續篇卷一,第1頁。

2黃維梁:詩話詞話中摘句為評的手法兼論對偶句和安諾德的“試金石”,港中文大學學報,第五卷第一期1979年抽印本。

3石遺室詩話卷十四指出:“説詩標舉名句,其來已久”,“唐以名句,多全聯寫景者,宋人除陸放翁、範石湖、楊成齋諸公外,往往寫景中帶著言情。”379

中國近代美學思想史363

子夏之“起予”

,則答問而已。康成之箋詩,子夏之謹守也。孟子曰:“誦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又曰:“固哉高叟之為詩也”又曰:“説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此子貢言詩之旨,不同於子夏者也。世詩話牛充棟,説詩焉耳,知作詩之人,論非詩之人之世者,十不得一焉。

不論其世,不知其人,漫曰“温敦厚,詩也”,幾何不以受辛為天王聖明,姬昌為臣罪當誅,嚴將軍頭,嵇待中丘,舉以為天地正氣1這段話分析子貢言詩之旨不同於子夏,可謂探驪得珠,神解過人,決不是一般詩話作者所可企及的。陳衍指出,言詩要知人論世,要聯繫作家的生平和時代來考察,不僅僅足於箋釋字句,評頭論足,不能孤立地看一首詩。他還特別提到不能憑主觀好用一種藝術風格,如“温敦厚”,來範圍一切作者2。在這裏,他把真正的詩論和一般的“説詩”嚴格地區別開來。這相當於西方從整上把審美對象,帶有現代批評的意味。

陳衍還談到詩的結構,也是運用新的批評方法:詩要處處有意,處處有結構,固矣。然有刻意之意,有隨意之意;有結構之結構,有不結構之結構。作詩一篇中某處要有刻意經營,其餘有隻要隨手抒寫1石遺室詩話卷三,第1頁。

2陳衍在近代詩鈔敍裏有一段話,專門駁斥沈德潛的“温敦厚”説,可以參考。

380

463中國近代美學思想史

者,有不妨隨意所向者1。

他用走路、架屋等形象説明:走路的主題是訪人、住宿,“至於途中又遇何人,立談少頃,又逢何景,枉一觀,迤邐行來,終訪到要訪之人,終宿到可宿之處而已”,“構屋,是樓閣鈎連,亭台攢族,並無山花草生之方,陂陀回伏自然之天趣矣”2由此聯想到有些文學理論書籍片面地強調結構的作用在於發展主題,按照其説法,似乎一切與主題無關的東西都不得寫入作品之內,而作品的結構又必須西密地圍繞着主題,絲毫不得放鬆。用這個理論來檢驗過去著名的短篇作品,大尚説得通,用它來檢驗篇作品,則難免時時碰篇小説如樓夢、篇敍事詩如荷馬的兩部史詩,除主題外,往往還雜着或多或少的與主題無關的成分,如生的風景畫,開人眼界的社會風習描寫,人思考的上下古今的議論,等等。這些多半不是按預先計劃來寫的,而只是一時興到,信手拈來,隨手放下。象這樣既抓主題又落筆成趣的創作方法,不僅無害,且能豐富作品的內容,對篇鉅著確是相宜的。因此,上引的陳衍一段話比那些文字學理論科書裏所説的,要全面得多,而且他的語言是多麼風趣呀在這個問題上,陳衍的看法與歌德不謀而。歌德談到自己的篇傑作浮士德時,雖然説過,要想用一條主題思想的線,把出現在這部作品裏的包羅萬象、豐富多樣的1石遺室詩話卷十七,第12頁。

2石遺室詩話卷十七,第12頁。

381

中國近代美學思想史563

生活全部貫穿起來,那是不可能的1。

這就是説,浮士德一書,除西密地圍繞着主題的場景外,也還有一些與主題無關的“隨手抒寫”和“隨意所向”的場景,人們如果要以此去探微言旨,那就不免費氣了,陳衍這段話,談的是創作問題,但也運用了新的批評法,一石二,彌足珍貴。

第三節作詩真和學古能化

在陳衍詩歌美學理論上,較為可取的還有兩點:其一,作詩真。

陳衍在一定範圍內,能夠堅持寫作上的真實。由於認真反對模糊虛假,他比較堅決地走上了實的路,桔梯表現在主張作詩要講究理,要避免公開説謊。有人作廬山瀑布詩,其中二句説:“穿潭九地破,對足當抵歐羅巴。”陳衍指出:“對足當抵説美利堅,非歐羅巴也”,建議刪去此韻2。他又説:“餘嘗輯古今人詩,翔實地理形勝,而詩句又復雅馴者,匯為一編,庶山川能説,登高能賦,兼毛詩傳九能之二而有之。”3這些都説明他如何重視地理上的真實,在理論上是有針對的。王士禎漁洋公開宣稱作遊覽詩可以不顧地理上的真實,説“古人詩只取興會超妙,不1克曼:歌德談話錄,1823年9月18條。

2石遺室詩話卷四,第6頁。

3石遺室詩話卷十二,第6頁。

382

63中國近代美學思想史

人章句,但作裏鼓也。“

1古人遊覽詩“興會”未必可作今人“目驗”

2,是個複雜的文藝和審美心理現象。但不能以“興會”未必“目驗”

(36 / 64)
中國近代美學思想史

中國近代美學思想史

作者:盧善慶 類型:衍生同人 完結: 否

★★★★★
作品打分作品詳情
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