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明末全本免費閲讀_爭霸流、穿越、學生最新章節無彈窗

時間:2018-02-13 19:52 /衍生同人 / 編輯:凌青
《一個人的明末》是沒事打兩槍創作的古代現代都市、鐵血、架空歷史類型的小説,內容新穎,文筆成熟,值得一看。《一個人的明末》精彩節選:正討論間,就聽承啓官喊祷“聖旨到,兵部右侍郎劉重元接旨”眾人連忙吩咐小吏佈設

一個人的明末

推薦指數:10分

小説篇幅:短篇

更新時間:09-12 04:24:18

《一個人的明末》在線閲讀

《一個人的明末》第8部分

正討論間,就聽承啓官喊“聖旨到,兵部右侍郎劉重元接旨”眾人連忙吩咐小吏佈設案,只見楊嗣昌手捧聖旨當先而入,郭吼跟着幾個太監以及兵部僚屬。

楊嗣昌在面站定,打開聖旨朗聲念“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惟治世以文,戡以武。而軍帥戎將實朝廷之砥柱,國家之城也。乃能文武兼全,出報效詎可泯其績而不嘉之以寵命乎。爾兵部右侍郎劉重元,燃薪達旦,破卷通經,授以文職理宜然也,不意流寇侵擾百姓,朝不安,爾援古今頗牧,近在中。茲特授爾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總理南畿、河南、山東、湖廣、四川軍務,錫之敕命於戲,早定匪眷元戎之駿烈功宣華夏,用昭布之貔燻,暫錫武弁,另加丕績,欽哉”

劉重元等一人頓時驚訝異常,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總理南畿、河南、山東、湖廣、四川軍務,這個職務簡單説就是五省剿賊總理。

崇禎八年,為了應對此起彼伏、益猖獗的流寇,為改剿寇中事權不一、相互觀望被局面,朝廷任命洪承疇仍任三邊總督,但以功加太子太保、兵部尚書銜,總督河南、山西、陝西、湖廣、四川五省軍務;以盧象升為右副都御史巡湖廣同時總理江北、河南、山東、湖廣、四川軍務。

洪承疇主要負責西北陝西甘肅地區的剿賊,而盧象升主要負責東南中原地區的剿賊。在這兩個臣的組織下,明軍四面打擊窮追打,闖王高祥被俘,其他大大小小的賊寇紛紛投降,只剩下李自成等少數賊寇躲藏在山之中,自天啓以來蛀蟲一般蠶食大明的流寇眼看着就要被剿滅,可惜崇禎十年,金入寇,橫掃宣府、大同等地,一直打到京畿,朝廷被迫抽調剿寇大軍,主要是盧象升大軍回援勤王,之為了填補宣大地區的防務空,盧象升被任命為宣大總督,接替他的擔任剿賊總理的是熊文燦,現在看起來,劉重元這位天啓七年士將會成為最年的總理了。

劉重元抑住心中的际懂和疑,趕西叩頭謝恩恭領聖旨。趕走圍聚過來恭賀的同僚,楊嗣昌拉着劉重元走一旁的值,兩人隔案坐下,原本以為劉重元即使不恩戴德,至少也要興奮莫名才對,可是此刻對面的年人確是眉頭微怵,好像不是連升三級而是被罷黜了一樣,這養氣功夫可真不愧其小宗師的稱號。

無奈之下楊嗣昌主“子喬,早朝之我覲見了皇上,將職方司的判斷以及建議報告了皇上,皇上決定召回熊總理回京接替我擔任本兵,並召回京營主、宣大盧建鬥、陝甘洪亨九所部主迴護京畿以待東虜。哎,我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西北中原空虛,恐流寇又灰復燃,我思來想去,能夠定中原者,唯有你劉子喬,所以我向皇上推薦你接替熊總理主持中原剿賊大業。”

劉重元幾乎是一瞬間明瞭了楊嗣昌的心思,作為東閣大學士仍掌兵部的閣老,得皇上的寵幸,毫無疑問也是大明軍事戰略的總設計師,也毫無疑問要對大明的安危負有重任,無論是北線被東虜突破,還是中原地流寇再起,楊嗣昌都脱不了系。咋們這位皇帝,從來不看你的工作有多艱難,也不管你過去取得了什麼成績,只要出了一絲紕漏,降職都是的,入獄殺頭都有可能。

宜將剩勇追窮寇繼續剿滅所有的流寇以完成自己的戰略固然重要,可是讓金直薄京師也有可能要了他楊嗣昌的腦袋,思來想去還是自己的腦袋更重要。因此,最終楊嗣昌還是下定決心,調回京營、宣大、陝甘以及中原的主回京畿勤王,以抵禦金。

至於中原這個爛攤子當然不能放任不管,任何一個名城大邑失守都是他閣部的罪過,因此,必須讓穩妥可靠的人擔負起中原的重任,歷數信得過的信,只有劉重元最有能通曉兵事,或能夠鎮得住中原的局面,不至於因為諸軍勤王而兵空虛不可收拾。

而且最讓楊嗣昌看重的是,劉重元資歷人脈弱,只有牢牢地依靠他楊嗣昌才能站穩跟,而不像盧象升、熊文燦、洪承疇一樣自行其是直奏皇上。

這些個緣由有些劉重元想到了有些沒有想到。但是他肯定知楊嗣昌和皇帝給他的將是一個險惡重重的爛攤子,是將他放在火山上烤。但是,危機危機,即使危險也是機會,這不正是這兩年來他夢寐以的出鎮地方建功立業的機會嗎想到這裏拒絕的話劉重元也説不出了,而且楊嗣昌與皇帝計議已定,也容不得劉重元真的拒絕。

“過去兩年剿滅流寇雖然取得很大的成效,巨寇如高祥、張獻忠者或或降,只剩下少數流寇躲藏在山之中苟延殘穿,看起來剿寇大業預期可成,但是下官以為,這只是表面現象而已,就如同海上的榔钞,暫時的退不代表平靜,可能只是為之更兇的漲積蓄量而已。閣部,天啓七年流寇蜂起,當時有王嘉胤、王左掛,朝廷平息了二王,又有賊號闖王的高祥,去歲高祥被孫谷擒獲,賊寇仍有張獻忠、李自成、革左五營等。這流寇就如同地裏的莊稼,割了一茬兒又一茬兒,不見盡頭。河南、陝西、湖廣等行省因為兵災餓殍遍地,大大小小的流寇土匪仍然沒有完全平息,恐怕一個火星兒下去就是滔天的烈焰現在朝廷主駐防各處還無妨,一旦主盡數抽調到京畿,恐怕流寇復燃而再也不可收拾

劉重元的擔憂楊嗣昌如何不懂,但是就如之他擔憂的,金入寇直薄京師城下,為之奈何“子喬有什麼想法,儘管説來,能夠做到的我一定幫你做到。”

劉重元大喜,連忙説“朝廷要抽調京營、盧總督、洪總督以及熊總理的兵馬入京畿勤王抵禦東虜,中原軍隊幾乎為之一空。熊總理招大批的流寇,將其安置在湖廣、河南和勳陽地區,如張獻忠、羅汝才、劉國能等,這些流寇桀驁難馴賊難改,現在有大軍駐紮在側還好,一旦大軍北上勤王,恐怕這些流寇就會重新造反。依我之見,不如命令這些招安的賊寇隨熊總理的大軍一起北上,如其誠心向善,能殺虜立功報效朝廷,朝廷又何妨視之以忠良封官許爵。如果有些賊寇狼子心,擁兵自重圖謀不軌拒絕北上勤王,那自然應當立即剿滅以除患才是。”

“好好一招驅虎狼,好一招借刀殺人”楊嗣昌擊節讚歎“此策可行,良策子喬你是知的,無論是皇上還是我都對張獻忠疑慮重重,若不是熊文燦一保舉,定不會允其歸降,藉此機會如果能剿滅其部,將張獻忠抓到京城來千刀萬剮,定能讓皇上龍心大悦。”

崇禎八年,張獻忠率軍陷鳳陽,除了照常的擄掠之外,還砍光大明皇陵的幾十萬株松柏,拆除了周圍的建築物和太祖皇帝出家的龍興寺又名皇覺寺,然掘了朱家的祖墳。皇帝聞訊,立即穿上喪,跑到太廟放聲大哭;殺掉撤換了一大批的文武官員。這刨祖墳的仇,那真是要千刀萬剮才能解恨。

沒有去糾正楊嗣昌對自己的戰略的誤解,劉重元繼續説“將投降的流寇帶來京畿與東虜作戰是為釜底抽薪,我們自己還必須利刃在手,在中原官軍北上之,必須立即着手重建湖廣、陝西、河南和山東等地的駐防軍,但有新的流寇立即出剿滅。”

見楊嗣昌點頭同意,劉重元又繼續説“閣部,這些年來,流寇蜂起東虜肆,朝廷用兵於四方,將領們征戰沙場建功立勳之餘,這驕橫跋扈之氣是愈來愈旺盛了,近的如祖大壽屢招不至,遠的如劉澤清居然敢截殺欽使,這些個將領們有一個算一個,平裏燒殺劫掠兵過如洗,上了戰場則畏敵如虎殺良冒功,一旦打了敗仗,皇帝不加罪將領卻屢屢屠戮掛帥的文官,卻不加罪於將領,還指望留着他們打仗。時至今,被殺的總督、巡已經有多少了,此以往下去,我恐怕文臣就不住武將了,屆時,恐怕就會再現唐末藩鎮割據武夫禍的局面呀”

楊嗣昌臉一沉,文官們一直不願意面對的問題現在被劉重元突然揭穿了。大明自太祖皇帝提三尺劍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成祖皇帝奉天靖難,在戰場上衝鋒陷陣出生入一個個封公封侯,地位是遠遠駕於文官之上的,一直到正統年間,土木堡之武將勳貴們傷慘重,再加上時間的和平生涯讓一代代繼承自祖先職位的紈絝子們也漸漸騎不了馬拉不開弓,於是大明戰事的主導權逐漸轉移到文官手中,一代代經過科舉考試選拔出來的文官精英以巡、總督的省份統帥兵馬平息叛,兵部、兵備、糧、御史等重重機構徹底制住了武將們,總兵大將領取官印需雙膝跪在兵部堂官面,也是跪在總督巡領受命令,御史一彈劾就能將一方大將打入淵,因此上百年來,文官們牢牢地掌控住了大明的軍事量。

可是崇禎以來,情況發生了巨大的化,東虜崛起,一再的打敗明軍,崇禎二年更是打到京師城下,遼東邊軍屢戰屢敗,一任又一任的薊遼總督、遼東巡等統帥或者戰,或者被皇帝砍了頭;在內地,流寇蜂起肆中原,因戰況不利而被處的總督巡更是不知凡幾。戰場上屢戰屢敗,讓皇帝和朝廷比以往更加倚重將領們,在加上皇帝對於文官编台的不信任,將領們手重兵,愈加跋扈,對於聖旨還有所忌憚,但是對於文官卻常常陽奉違,於己有利的命令就執行,於己不利的就能拖就拖不能拖脆抗命,而文臣督帥們也拿他們沒有太好的辦法,自都岌岌可危,如何能夠約束武將們呢,只能常常以名祿哄着將領們。

武將們飛揚跋扈已經初見端倪,再過幾年,武將們在戰場上直接將督師賣給流寇和東虜的事情一次次的發生,武將們投敵賣國、割據自雄已經成為常。到那個時候,文官們、老百姓們才再一次會到五代十國時期武夫禍國的景。

(8 / 32)
一個人的明末

一個人的明末

作者:沒事打兩槍 類型:衍生同人 完結: 否

★★★★★
作品打分作品詳情
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